給嬰幼兒做氣管插管,就像在 “巴掌大的地盤” 上完成高難度手術,他們的氣道又窄又軟,還會隨著呼吸 “變戲法”,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問題。要想滿足這些 “刁鉆” 需求,得把每個細節(jié)都摳到位,咱們從插管前到操作時,再到后續(xù)護理,一步步拆解實用辦法。
插管前,先把 “偵察工作” 做到位。嬰幼兒的氣道就像脆弱的小管道,長度、粗細跟成人完全不是一碼事,而且每個孩子都不一樣。這時候,醫(yī)生會仔細問清楚孩子的病史,之前有沒有喘不上氣、總咳嗽的情況,再用聽診器聽聽呼吸聲,判斷氣道大概啥狀況。要是情況復雜,還得拍個片子,看看氣道有沒有被壓變形、哪里變窄了。光了解氣道還不夠,孩子的體重、年齡也得精確到 “克” 和 “天”,因為這些都跟選插管型號直接掛鉤。一般來說,新生兒用 2.5 - 3.0mm 管徑的插管,就像給小水管配個剛剛好的接頭;幾個月大的寶寶,可能就得換成 3.5mm 左右的,要是選錯了,太粗會卡住氣道,太細又供不上氣。
準備工作里,“武器” 也得精挑細選。專門給嬰幼兒設計的氣管插管,材質軟乎乎的,就像 QQ 糖的質感,能減少對氣道的摩擦。而且這些插管還帶著小刻度,就像尺子一樣,方便醫(yī)生掌握插入的深度。除了插管,還得備好 “秘密武器”—— 可視喉鏡。它就像給醫(yī)生裝上了 “透視眼”,能把巴掌大的口腔和細小的氣道看得清清楚楚,避免插管時 “摸黑操作”,誤傷氣道。
到了真正插管的時候,那操作得比繡花還精細。給嬰幼兒擺姿勢都有講究,不能像大人一樣把腦袋使勁往后仰,得輕輕托起后腦勺,讓氣道自然伸直。插管過程中,醫(yī)生得屏住呼吸,用鑷子穩(wěn)穩(wěn)夾住插管,順著口腔、喉嚨,一點點往氣道里送。這時候,眼睛得緊緊盯著可視喉鏡的屏幕,看著插管慢慢接近聲門,找準時機 “精準投遞”。要是一次沒成功,不能著急,得退出來重新調整角度,要是反復硬塞,氣道很容易被刮傷、腫起來。
成功插上管,戰(zhàn)斗才打了一半,后續(xù)的護理同樣關鍵。嬰幼兒可不會老老實實躺著,稍微不舒服就扭來扭去,這時候得用專用的固定器,把插管牢牢綁在臉頰或者下巴上,就像給插管系上安全帶。綁的時候還得注意松緊,太松了插管會滑出來,太緊又會勒傷皮膚。而且,得時刻盯著孩子的呼吸頻率、小臉有沒有發(fā)紫,要是發(fā)現(xiàn)呼吸突然變快、嘴唇發(fā)青,可能是插管移位或者堵了,得馬上處理。
給嬰幼兒吸痰也得格外小心。他們的痰液又黏又少,吸痰管得選超級細的,吸的時候不能太使勁,不然容易把氣道黏膜吸破。最好用那種帶側孔的吸痰管,能減少吸力對氣道的損傷,吸幾下就得停一停,讓孩子喘口氣。
給嬰幼兒氣管插管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得像照顧 “瓷娃娃” 一樣謹慎。從前期的精準評估、精心準備,到操作時的細致入微,再到后期的貼心護理,只有把這些 “刁鉆” 需求都一一滿足,才能給孩子的呼吸上一把安全鎖,幫他們順利度過難關。
151-8989-6363